父親又扛著鋤頭出門了,老布鞋在村頭烙下的腳印一深一淺地向遠方蔓延去。他忙碌了一輩子,就為我們兒女能夠吃到最新鮮的蔬菜、糧食,在那一畝三分地里面,面朝黃土背朝天,終日勞作,樂此不疲。即使有時沒有草要除,沒有蟲要捉,他也總愛在那兒待會兒,這兒看看,那兒瞧瞧,露出欣慰的笑容,那是他對自己勞動成果的欣賞。
父親是個勤快人,對于種植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熱情,也因每一粒糧食都傾注著他的汗水與心血,所以從不舍得浪費。他也是個嚴肅的人,一張臉時常板起來,只有在和別人談莊稼,說起糧食時,他的臉上才能舒展出笑容,也正因為對糧食心懷敬畏,父親對于我們一家人在吃飯時浪費的現象管得尤其嚴厲。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一次就是父親迄今第一次教訓我的那一次。
在我年紀還小的時候,很挑食,飯菜不合口就不吃,母親只好一口一口哄著我吃下去。有一次,飯桌上的飯菜都不是我想吃的,我吵嚷著要吃炒雞蛋,還氣憤的把母親給我盛的一碗飯給推到了地上。父親看到灑落一地的米飯后,“噌”的一下站了起來,二話不說走到我跟前就“啪啪”在我屁股上打了兩下,一邊打一邊說:“我讓你浪費糧食,我讓你浪費糧食。”父親打的那兩下確實很重,在后來的閑談中從母親口中得知,被父親打了之后,屁股上留下了五個鮮明的手指印。那是我記憶中父親唯一一次打我,也因為這唯一一次讓我記到了今天。從那以后,我挑食的毛病就改掉了,吃飯的時候更是特別聽話,碗中一粒米也不會剩下,至今這個習慣還一直保留著。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父親何為什么在糧食方面對我們苛刻到這種地步,無論在哪吃飯,都得一律光盤。長大后聽母親說父親小時候家里很窮,窮到揭不開鍋,經常餓肚子,甚至因為饑餓還餓得不省人事過,后來能自己種地了,他就拼命開荒,對待每一種作物都像對待孩子一樣,精心呵護。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風雨交加,他都要到地里看一看,確保莊稼們都長得好。因為對糧食的愛護到了至親的地步,所以父親珍惜糧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現在回想起來,父親的嚴苛,也是對我們好。糧食無論在什么時期,都是寶貴的,都是值得珍惜的。我們國家從戰(zhàn)爭、落后中走來,饑餓的記憶印刻在我們的民族基因中。建國之初,多少人為了吃飽肚子而發(fā)愁,又有多少人因為饑餓抱憾而終?,F如今人們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更不能忘記,珍貴的糧食曾經幫助我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時光,更不能忘記我們也曾在饑餓的漩渦中掙扎。
厲行勤儉節(jié)儉、反對鋪張浪費是國家的號召,也是我們應該落到實處的事情,尤其在餐桌上,這是糧食浪費的重災區(qū)。一穗一??傟P情,我們要把老一輩人珍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的美好傳統繼承與弘揚,讓顆粒歸倉,讓糧食都盡其用!(軋鋼廠 馬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