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憶童稚時,長輩時時刻刻都在叮囑我們要多讀書。在學校,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翻讀課本;在家里,我們一次次地朗讀優(yōu)秀散文;閑暇時間,我們會去圖書館借閱小說;也許也會有去書店選購的情況。可是,中國人的人均閱讀量卻并不高。更讓人不解的是,中國的國民閱讀量不但不高,閱讀書目的質量也不高。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可以把常見的書籍按照閱讀目的分為以下幾類:學習用、休閑用和工具書。工具書不用多說,就是只我們日常學習時用到的字典和詞典以及地圖冊。“學習用”指的是在接受教育的階段使用的課本和教輔資料以及參考書。而“休閑用”的范圍就很廣了,它包括了名人傳記、小說散文、史書典籍等。為了休閑娛樂讀的書也決定了一個人的讀書質量是否良好,也間接的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愛看言情小說的人性格里就會有優(yōu)柔寡斷的一面,愛看武俠小說的人性格里就有堅毅果敢的一面,愛讀人物傳記的人生活作風都比較嚴肅,愛讀歷史的人說話都比較深刻……但是如果只讀某一種書,也會造成性格缺失。
我們今天社會上的很多女孩兒,小時候都是看著瓊瑤的作品長大,并且可以接觸到言情小說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那些喜歡讀這類作品的女孩性格當中缺少勇敢和果斷的一面??墒撬齻円泊_實讀書了,她們可能一個月可以讀完兩三本這樣的小說,可是這種像打了激素的肉制品一樣“催熟”的作品,它們的質量并不高。讀完《朝花夕拾》學到的東西要比讀100本言情小說學到的都多。倒也不是就否定讀有愛情描寫的小說這個行為。我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就不錯,或者說莎士比亞的那幾部名作就像是后世所有言情小說的套用公式,萬變不離其宗。因此,除非我們讀的是名家寫的展現(xiàn)一個時代下小人物命運的作品,不然我們還是盡量少讀這些沒有質量、只會給人幻想的作品。
那么我們應該讀什么樣的作品呢?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可以提高我們讀書質量的作品?這就提到了之前我們說的人物傳記和史書。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就是人類的鏡子,可以讓人反思自己的過失。多讀史書可以讓我們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自己潛伏但還未暴露的問題。讀人物傳記也是一樣的。我們在閱讀一個人的生平的同時可以將自己與他們做對比,從而更好地修正我們自身的問題。這樣的書才是值得當下年輕人閱讀的好書。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喜歡上讀書,因為這個社會正在淘汰疏于閱讀的人,而熱愛讀書的人也會存在著程度不一的潛力。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對于一個人世界觀的塑造、思想境界的提升、閱歷的豐富有著不可或缺的催化作用。好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乃人生之一大樂事也。(財務部 田巍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