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天,我最喜歡吃上一碗雞蛋撈面條。雞蛋撈面條做法簡單,熱油烹蔥花,加溫水燒開,待溫水滾沸,下入面條,面條熟后,打雞蛋,不多會兒一鍋熱氣騰騰的雞蛋撈面條就能出鍋了。雞蛋撈面條既有面條的麥香,也有雞蛋的鮮香,雖然簡簡單單,但氤氳的熱氣,香噴噴的味道,足以令人食指大動。
對于雞蛋撈面條的喜愛要追溯到小的時候,那時我家生活條件不是很好,雞蛋撈面條是飯桌上的稀罕物,一年當中也吃不到幾次,因為面粉很珍貴,雞蛋更為珍貴,只有特殊情況下才能吃到一次,比如父親的生日。在我們家有個不成文的習(xí)慣就是父親生日必須得吃一碗雞蛋撈面,母親說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過生日時吃一碗雞蛋撈面應(yīng)當。但父親的雞蛋撈面往往都進了我們的肚子。
父親一年到頭都很忙,清晨早早地離開了家出去干活兒,晚上要很晚才回來,雖然我們和父親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但在我的記憶中,父親的身影是不常見的。他的忙碌,換來了我們一家的溫飽,卻把苦累留給了他自己。為了撐起一個家,父親一個人干著幾個人的活兒,只要能多賺些錢,臟活累活,重活苦活他都不計較。因為常年辛苦勞作,父親的雙手長滿了老繭子,我牽著他的手時,那些粗糲的老繭子就刮著我的手,如毛刺一般,也因為常年辛苦奔波,父親落下了膝蓋痛的病根,每到陰雨天母親都會心疼的唉聲嘆氣,因為陰雨天父親膝蓋痛得更甚,有時甚至痛得難以行走,但父親從不讓自己歇著。他說自己歇著,家里就沒了收入來源,一家老小的生活就過不下去。所以每年他過生日我們都格外重視,尤其是母親,那一天會早早地把農(nóng)活干完,然后親自搟面給父親做面條。面粉用水和成一團后,母親會反復(fù)揉,讓面團更為柔韌,面團揉好后用搟面杖搟成面皮,再將面皮折疊在一起,用到切成條,手搟面就做好了。手搟面做好后母親就把面條灑上一些面粉,防止粘連等待父親的到來。
我們家那時養(yǎng)了幾只母雞,母雞下蛋后母親就攢著拿到集市上去賣,不會留在家里吃,那個年代吃雞蛋對于一個普通人家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唯有父親生日這天,母親會把從雞窩里掏出的幾個雞蛋留下來做雞蛋撈面。晚上父親回來了,母親就忙活起來,煮開水,下面條,打雞蛋,不多久一碗熱氣騰騰,勾引人饞蟲的雞蛋撈面就端上了桌。父親從不會獨享他的專屬面條,往往是一人碗里撥一些面條,夾一些雞蛋,而他留給自己的只有一點。
現(xiàn)在雞蛋撈面再不是不容易吃到的食物,父親過生日時,我們也依然會給他做上一碗雞蛋撈面,只是這時候不是一家人分一碗雞蛋撈面了,人人眼前都會有一份兒,但父親依然還是習(xí)慣把他碗底的那個雞蛋分給我們吃,就像多年前一樣。他對我們的愛始終沒變。(計量檢驗中心 翟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