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久遠的童年記憶里,滾滾涌動著粗獷的秦腔。陜西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特別的地理環(huán)境、風(fēng)俗習(xí)慣,塑造了陜西人粗獷耿直的性格特點,也孕育出了秦腔這種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生活在陜西,很少有人沒聽過秦腔,特別是在錄音機盛行的時代,聽秦腔幾乎成為許多老陜西人每日的“必打卡”項目。
我的爺爺是一個老秦腔迷,記得以前家里有一臺老式收音機,爺爺每天都會用它來播放秦腔。老式收音機因為年代久了,傳出來的聲音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撕裂”的感覺,但這并不妨礙爺爺收聽的興趣。爺爺一邊聽,一邊還要扯開嗓子吼兩句秦腔。北方的民俗音樂,并沒有南方民俗音樂的曲曲折折,纏纏繞繞,就如秦腔,那是直接從靈魂里喊出的聲音,沒有過多的曲調(diào)修飾,也無需有多么好的嗓子,只要敢開口,都能喊上兩句。為什么用“喊”而不用唱?因為秦腔確確實實是需要喊的。
小時候,逢年過節(jié),或者有人家有喜事了,都會在村里的戲臺子上請人來唱戲,唱戲自然就有咱們本土的秦腔。我雖然已經(jīng)記不清那時秦腔的表演者們都唱了什么曲目,但是他們在戲臺子上的表現(xiàn)卻記得清楚。
大家都下工回家休息,飽飽地吃了頓飯后就三步并作兩步地來到村口的戲臺子。草臺班子已經(jīng)搭好,人員也到齊,待班子上的燈光一打,唱秦腔的主角們就登場了。但見他們毫不做作地直立在戲臺子上,張開嘴就開唱,也沒有其他的動作,就是“硬唱”。他們唱起秦腔時,各個臉紅脖子粗,累得好像上氣不接下氣,我看著都覺得氣喘,但是看看周圍的大人,特別是上了年紀(jì)的老者卻一臉沉醉。有的知曉歌詞的,甚至?xí)谂_下跟著一起喊,聲音震天,久久回蕩在空曠的谷地。
秦腔雖然也有女性的曲子,我對男人們的秦腔卻記憶尤深,因為我總感覺他們的喊唱,才是音樂最原始的模樣。他們喊出秦腔,似乎是喊出胸中的一腔熱血,似乎是喊出對生活的抗?fàn)帲坪跏呛俺錾牧α?,而且他們的秦腔是不?jīng)修飾的,種谷子時唱,收谷子時唱,高興時吼兩嗓子,不高興時也能喊出一心的郁悶。“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人們齊吼秦腔。”秦腔是男人們無形的“武器”,他們用生命最原始的吶喊,來對抗生活的風(fēng)雨。男人們的嗓子多是粗糲的,像是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大磨盤,但我每每聽到他們的吼唱,便覺滾滾黃河流進心中,豪情萬丈。
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腔。如今在縣城很少能聽到那粗獷的秦腔。大家似乎都羞澀于表現(xiàn),或者人們的視線早不再秦腔上,而醉心于流行音樂。久久聽不到熟悉的秦腔,心中就癢,心癢時就找音頻來聽,但我總不會唱,因為在外多年的我,早已失去了開口的勇氣。(動力能源中心 羅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