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上的指針不緊不慢,又定格在了這一刻——春節(jié)。而每年此刻大家似乎談論最多的一個詞叫做“年味”,很多朋友都在說如今沒年味了,而小時候的年味總是讓人記憶深刻,由此也讓我回想起了我小時候的春節(jié)。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爆竹是春節(jié)的象征,小時候的春節(jié),村里的家家戶戶都會響起爆竹的聲音,我會和村里的幾個小伙伴一起瘋跑著放爆竹,耳邊不斷傳來撕心裂肺的吶喊聲和放肆的大笑聲。
除了可以放爆竹,小時候過春節(jié)最期待的當然就是壓歲錢。那個時候,每到春節(jié),說的最多的就是“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這句話,看到家里來客人了便要走上前拜個年,憑借著我睿智的大腦總能獲得一大筆數(shù)目可觀的壓歲錢,別提有多開心了,只是那些錢最后總是被父母拿去保管。
春節(jié)的重頭戲當然是象征著一家團圓的年夜飯??创和?、吃年夜飯是我們家的傳統(tǒng),一家人坐在一起,喜氣洋洋的吃個飯,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團聚。時不時的放下筷子看著春晚的節(jié)目,談論著一年里的收獲,憧憬這新一年共同等待新年鐘聲的敲響,到處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息。
除此之外我還記得小時候的春節(jié)有廟會、社戲、花燈、舞龍等,好不熱鬧。而如今總覺得春節(jié)變得平淡無味了,母親說這是因為現(xiàn)在生活好了,我們小的時候都是盼春節(jié)可以吃頓餃子,買一身新衣服,而現(xiàn)在,我們平時都可以享受到各種美食,隨時都能買新衣服,所以大家現(xiàn)在對春節(jié)的期待值降低了。細細想來,母親說的也在理。
其實年味兒并沒有真正變淡,是時代在變,過春節(jié)的方式也在變。出于對環(huán)境的保護,越來越多的地方如今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小孩子們春節(jié)拜年不再說“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而是說“叔叔阿姨過年好,微信還是支付寶?”;年夜飯也不再局限在家里,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
但任憑時代更迭、歲月變遷,“家的味道”依舊是永不改變的情愫,是內(nèi)心不變的期盼。春節(jié),我們期盼親人的笑臉、故友的身影、知己的面容。春節(jié),無論離家多遠,我們總想回家看看。春節(jié),它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更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團聚,有著千古的親近情結!不管走在那里,家永遠是團聚的地方。
每到春節(jié),人們牽掛的年味到底是什么?我認為年味就是忙碌一年辛勤的勞作、是相聚時光的珍藏、是記憶深處的溫暖、是離家遠行的牽掛、是無論深處何方都會惦念的家的味道。
2022,愿所有的美好如約而至。2022春節(jié),你回家了嗎……(煉鋼廠 徐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