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風(fēng)掠過山梁,空氣里浮動著新草與泥土的焦香,這是核桃熟透的訊號。老家的核桃樹又該掛滿沉甸甸的青果了,像綴著無數(shù)綠玉鈴鐺。爺爺?shù)纳碛?,便在這金秋的光暈里,從記憶深處緩緩走來,帶著他籬笆小園里那一片簌簌作響的綠蔭。
童年是枝頭搖曳的青果,包裹著初嘗的甜與澀。爺爺?shù)淖粤舻厥撬氖サ?,十幾棵核桃苗被他用木頭籬笆細(xì)細(xì)圍攏,還鄭重地安了一扇小木門,仿佛里面住著他的心肝寶貝。暑假歸家,第一件事必是纏著爺爺去看他的核桃園。穿過蜿蜒田埂,十幾分鐘后,眼前便是一樹樹乒乓球大小的綠果,渾圓可愛。我仰頭疑惑:“核桃在哪?怎是綠的?”爺爺笑而不語,摘下一顆,用石塊熟練地敲掉青皮,露出淺褐色的硬殼;再剝開一層薄黃內(nèi)皮,雪白微濕的果仁便躺在掌心。放入口中,一股清甜瞬間沁透心脾,帶著草木的鮮潤,迥異于干核桃的油香。爺爺布滿溝壑的手,總被青皮汁液染得黢黑,經(jīng)月不退,那是他守護(hù)的印記。黃昏,全家人在樹下鋪開涼席,奶奶的蒲扇搖出細(xì)碎風(fēng)聲,我枕著青草香,望著葉隙間探頭的小核桃,夢里都是砸開硬殼的脆響。
離鄉(xiāng)的日子,核桃成了長長的牽掛,在電話線那頭生根。背上行囊去縣里念中學(xué),爺爺站在核桃樹下送我。高大樹影將他佝僂的身形襯得愈發(fā)單薄,他揮著手,像一截沉默的老枝。城市的超市里也能買到核桃,外殼干凈光亮,卻再也嚼不出那股帶著青皮氣息的鮮甜。大學(xué)時給老家打電話,爺爺?shù)亩湟巡淮箪`光,話筒里常是他反復(fù)的念叨:“核桃熟了……給你留著……多吃,補腦……”聲音穿過滋滋電流,模糊又固執(zhí)。我知道,他定又舉著長竹竿,在樹下敲打,地上鋪滿帶刺青果,如同鋪開一片未寄出的叮嚀。放假歸家,總能在抽屜里摸到他精心攢下的、曬得干透的核桃仁,飽滿如白玉,那是他攢了一季的陽光。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那個初春寒意料峭,院子里的老核桃樹因倒春寒未能掛果。爺爺也像耗盡了最后一絲生機的老樹,躺在病床上枯槁如柴。我握著他嶙峋如老樹枝椏的手,貼在自己臉頰。他吃力地睜開眼,目光渾濁地辨認(rèn)片刻,倏然亮起微弱星火,枯指在我掌心極輕地蜷縮了一下——那是他最后的告別。他終是沒等到下一個核桃成熟的九月。他走后,老屋翻新,那棵曾撐起半個院落的核桃樹也被伐去,只余一圈模糊的樹樁印記,如同心口一道無法填平的溝壑。
又是九月風(fēng)起。我站在陽臺,剝開一顆從故鄉(xiāng)寄來的干核桃。硬殼碎裂的聲響,恍惚間與童年樹下爺爺敲擊青果的聲音重疊。那雪白的仁,依舊溫潤如玉。放入口中細(xì)細(xì)咀嚼,熟悉的油香彌漫開來,可舌尖卻分明嘗到一絲遙遠(yuǎn)而復(fù)雜的滋味——是青皮的微澀,是泥土的厚重,是籬笆木門的吱呀,是竹竿敲打的噼啪,更是爺爺那雙永遠(yuǎn)染著青黑汁液、刻滿風(fēng)霜卻無比溫暖的手。原來,他早已將那棵核桃樹,連同他沉默如山的愛,一并種進(jìn)了我的生命深處??v使故鄉(xiāng)的樹影已逝,根脈里的清甜,足以滋養(yǎng)一生漂泊的魂靈。(生產(chǎn)管控中心 郭偉)